古人云:"字如其人"。汉字,这一传承数千年的文化瑰宝,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。在众多汉字中,"隽"字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我们的目光。它似一位温婉秀雅的才女,又如一位博学多才的君子,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。究竟"隽"字应该如何读音?"隽秀"又该读作juàn xiù还是jùn xiù?让我们一同走进汉字的殿堂,揭开"隽"字的神秘面纱。
"隽"字的演变历程恰如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,饶有趣味。
甲骨文阶段:"隽"字的甲骨文形似一只鸟,体态优美,颈部修长,展翅欲飞。这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"隽"的本义——美好、优秀。
金文时期:字形略有变化,鸟的形象更加抽象化,但仍保留了鸟的基本特征。颈部和尾部的线条更为流畅,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。
小篆阶段:字形进一步规范化,鸟的形象被简化为几个关键笔画。虽然具象特征减弱,但"隽"字的优雅气质依然保留。
楷书定型:演变至楷书,"隽"字已经完全脱离了鸟的形象。左边是"亻"旁,右边是"雋",整体结构更加方正,笔画清晰,易于书写和识别。
"隽"字的本义是美好、优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含义不断丰富,引申出多个相关意思。
本义:美好、优秀、出众。
例:这幅画作隽逸秀美,令人赏心悦目。
引申义:
才智出众:形容人才智超群。 例:他文思敏捷,才情隽永,是当代文坛的佼佼者。
文辞优美:形容文章或诗词优美动人。 例:这首诗隽永含蓄,意境深远。
姓氏:古代有以"隽"为姓的家族。 例:隽家世代书香,人才辈出。
常见组词:
隽永:文辞优美,意味深长。
隽秀:秀丽出众,才智超群。
隽逸:优美超脱,不同凡俗。
在古诗词中,"隽"字常被用来形容文章或人物的优秀品质。让我们欣赏一首包含"隽"字的古诗:
《宋故将仕郎隽君墓志铭》(节选)- 苏轼
"君讳某,字某,隽人也。少负异才,有隽永之誉。"
这是北宋文豪苏轼为一位名叫"隽"的官员所作的墓志铭。诗中两次使用"隽"字,一是指此人姓隽,二是用"隽永"来赞美他的才华出众。苏轼巧妙地运用了"隽"字的多重含义,既点明了人物的姓氏,又高度评价了其才能,可谓一字多用,妙笔生花。
"隽"字是一个多音字,有两种读音,分别对应不同的意思:
jùn(四声):本义为美好、优秀。 部首:亻(单人旁) 结构:上下结构
juàn(四声):通"狷",性格急躁。 (这个读音较少用,多见于古文)
需要注意的是,"隽秀"一词应读作jùnxiù,而非juànxiù。
同音字参考:
jùn:俊、骏、竣
juàn:倦、眷、卷
"隽"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对美和才智的追求。在传统文化中,"隽"不仅仅是对外在美的赞美,更是对内在修养的肯定。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德才兼备、内外兼修的理想人格。
在当代社会,"隽"字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我们更需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,培养独特而优秀的个性。"隽"提醒我们,真正的卓越不仅在于外在的成就,更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对美好的坚持。
小伙伴们,读完文章,你们有什么看法吗?我们一起聊一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