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玉界:叹为观止的古代镶嵌技艺

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( 三菱形金带饰 W181)

背面两端有灵芝花形饰圆钮两个。底部由三菱形、灵芝花、“卮杯”形组成的花丝金托,其上正中嵌猫眼石一块,两端及四周嵌红宝石四块、绿宝石二块、珍珠四颗。据《天水冰山录》,孙机先生认为当为“金厢玉叠方胜宝石绦环”。

鎏金松鹤长方形带扣( 长条形金带饰 W37)

背面两端有花丝制作的灵芝纹方形钮两个。底以窗格形纹为地,中心嵌一“寿”字,上部两侧嵌松竹;下部嵌梅花、灵芝和仙鹤。四壁镶串枝灵芝形。正面中间一行嵌宝石五块,中间一块为祖母绿,左右两边各为方形红宝石一块和长方形蓝宝石一块,两侧焊制流云纹并嵌珍珠十二颗。

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(W187)

碧玉制。钩雕作龙首形,背部为一圆形钮,上刻一灵芝纹。龙额嵌珍珠一颗;腹部嵌红、蓝宝石各二块,黄宝石一块。

腰系绦钩的明宪宗(左)和腰系绦环的明宣宗(中、右)

定陵出土玉革带,共10条,出土时玉饰件都完好无损,带鞓多已腐朽残断。梁庄王墓出土有7条,分素面玉带、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两种。据《天水冰山录》载,查抄严嵩家时,玉带达200多条;查抄朱宁家时,玉带达2500余条。

白玉革带

鱼尾

雀舌

白玉革带W88,带用红色素缎中间夹皮革一层制成。带版为白玉,其中两块一端为圆弧状的长方形玉带版,在圆弧的一端套有鎏金银包头,其上各嵌红宝石二块、蓝宝石一块。

定陵出土首饰多达 240余件,分别为:簪 195件、钗 5件、耳坠 10件、耳勺 3件、金环 8件、金饰 1件、围髻 1件、抹额 1件等。 240余件首饰中金簪多达 135件(其中万历帝 56件,孝端后 38件,孝靖后 41件)。银簪 39件,其中 37件为银鎏金,全为孝靖后所有。首饰上共镶嵌各类宝石 587颗( 现存数),珍珠 305颗( 现存数,有的已碳化或脱落),其中光簪上就用宝石 526颗、珍珠 231颗。

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( 镶珠宝鎏金银簪 J126)

通长25厘米,重122.9克。顶簪簪首整个图案分作花、蝶两部布置在铺展于下的构架上。花部托起两枚白玉碾成的一大一小两重菊瓣,顶端又一个素托,里面用宝石嵌作花心。蝶部在下方装饰玉花和珠蕾,花枝间用片材卷作两个相叠的圆管,高高擎出一个蝶样轮廓的托座,上面一只掐丝填嵌做成的蝴蝶,螺丝须子的顶端各穿一颗珍珠。

嵌宝石白玉龟金簪

头面的插戴本身也是一项专门的技艺,以至于当时富贵之家女子欲盛妆出行,需雇专司其业的“插带婆”代为从事。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一“绣花娘·插带婆·瞎先生”条曰:“插带婆者,富贵大家妇女赴人筵席,金玉珠翠首饰甚多,自不能簪妆,则专雇此辈。颜色间杂,四面均匀。一首之大,几如合抱。即一插带,顷刻费银二三钱。”

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

头面一副规模具见规模者,当数定陵所出两位皇后的簪钗。孝端后狄髻上插戴得很是齐整,依照题材与形制,可析作完整的两副:金镶玉嵌宝寿福禄首饰一副一十二件,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一副一十二件。孝靖后其中的“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”,包括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挑心一,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一,金累丝镶宝珠蝶赶花小插、金镶宝蝴蝶小插各一,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小插一对,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啄针一枚,如果本因成对者均成对,一副首饰也是一十二件。

宪宗元宵行乐图 宫中妃嫔

明代女子盛装是用各种首饰把满头装饰得几乎不露发,各式簪钗的命名也因此多着眼于它的插戴位置,挑心的得名即因它是自下而上用挑的方式簪戴于狄髻的正面之当心。最常见的是佛像挑心,它的起源也许可以追溯到北宋。作为女子首饰的佛像挑心,它的大为流行要到明代,而其造型来源更可能是观音宝冠上的化佛。挑心的装饰主题,明前期以佛像为多,背后多是焊接与簪首垂直的一柄簪脚。

(文章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
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,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,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,敬请原作者谅解!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,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。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,敬请注明出处。谢谢合作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